第423章 开挂的人生

在学校巡视一圈后,张红旗又回到办公室里。

“校长!”刘洋敲门进来。

“刘老师,有事?”张红旗看向刘洋,笑着问道。

“校长,听说您喜欢喝茶。

家里给我寄了一些茶叶。

我也不怎么喝茶,就想着给您送过来。”刘洋说着把一包茶叶放在张红旗面前的办公桌上。

张红旗打量着办公桌上的茶叶。

不是很精致的包装,只是很普通的牛皮纸包装。

但这个年代就这样。

很多在后世堪称奢侈品的商品, 也都是简简单单的包装。

张红旗伸手打开包装,露出里面的茶叶。

轻轻闻了一下,一股浓郁的干果香。

这正山小种最少有两年了,香味醇厚,自然。

很明显,这是一等正山小种。

把正山小种的包装重新包好,才抬头看向刘洋,笑着问道:“刘老师,给我送这么好的茶叶,是有事吧?”

“校长,过几天我妈过生日。

我想回家给我妈过生日。”见张红旗这个态度,刘洋心中一喜,连忙说道。

“知青前两年不能请假。

这个是知青办的规矩。”张红旗直接摇头说道。

说着,把茶叶收进抽屉里。

“啊?”刘洋微张着嘴巴,看着张红旗的动作。

你不答应,不应该把茶叶还给我吗?

哪有你这样的,礼收了,事还不给办。

张红旗没有去看刘洋的表情。

拿出一沓稿纸,又拿起钢笔。

在稿纸上写了一封介绍信。

写完之后,递给刘洋,“刘老师,咱们图书馆还缺不少图书。

上次我去县里,虽然买了不少书。

但,只是县城新华书店,书籍终究不全。

所以,我想请刘老师帮个忙。

帮我去冰城购买一些适合学生们阅读的图书。

当然了,其他的图书也可以买一些。”

刘洋傻傻的接过介绍信,看着介绍信上的内容。

这才反应过来,连忙道谢。

“刘老师,你说错了。

应该是我谢你才对。

你拿着介绍信,去大队部找赵队长盖章。

然后早去早回,路上注意安全!”张红旗笑着说道。

刘洋还想说些什么,张红旗笑着摆摆手打断他,“记得留好收据。

花多少钱,回来给你报销。”

“校长,那我去了。”刘洋微微鞠了一躬,转身离开。

目送刘洋离开后,张红旗才又拿出那包茶叶。

这么好的茶叶,用牛皮纸装着,有些浪费。

捏出一撮茶叶,放在茶缸子里,拎起暖瓶。

倒水冲泡。

茶是好茶。

水也是好水,即便是比不过玉泉山的水,也差不了多少。

只是这茶缸子,差了点。

那些喜欢喝茶的人,看到张红旗这种冲泡法。

肯定会大骂暴殄天物。

不过,在张红旗看来,茶就是用来喝的。

所谓的器具,不过是一些附庸风雅的人,哄抬物价的招数。

泡好茶,张红旗轻轻抿了一口。

淡不可见的松烟香,和茶的醇厚,桂圆干的甜润交织在一起。

形成一种独特的口感。

张红旗满意的点点头,这茶叶比他在四九城买的好。

毕竟,他买的只是商店里销售的,刘洋送的,可能是非卖品。

张红旗变相的帮助刘洋回家探亲,可不是为了这包茶叶。

还是因为王老头的那句评价。

刘洋家里不简单,是官宦人家。

不怕那些清贫的官宦人家,就怕这种不差钱的官宦人家。

因为,不差钱的官宦人家,往往底线都比较灵活。

张红旗倒不至于怕,主要还是不想招惹麻烦。

干脆,送个人情出去。

至于,这份人情能够收获什么,倒是无所谓。

帮刘洋,也就是顺水人情。

喝了一会茶,张红旗看看时间差不多了,干脆提前离开办公室。

来到学校门口,和王老头闲聊。

“张校长,这还有一会才放学。

你怎么来的这么早?”王老头笑呵呵的问道。

“左右在办公室里没事,过来和王老师聊会天。”张红旗笑着掏出烟来,给王老头让了一支。

“谢谢校长,总是蹭你的烟。”王老头接过烟,笑着说了一句。

“什么蹭不蹭烟的。

今天放秋假,接下来几天学校就麻烦王老师了。”张红旗笑着说道。

“不麻烦,不麻烦。

我干的就是这个活。”王老头笑呵呵说道。

“王老师,除了看门,还得负责清理校园里的杂草。

别等开学后,咱们好好的学校变成草地。”张红旗接着说道。

“张校长,你就放心吧!

我保证,等开学的时候,学校里绝对没有杂草。”王老头连忙保证道。

和王老头聊了一会,吸了几支烟后。

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。

今天放学后,所有学生都将迎来长达十四天的假期。

张红旗站在学校门口,送走所有学生。

送走所有学生后,张红旗并没有直接离开。

而是把所有知青叫到办公室,对着他们交代道:“你们一会去大队部找赵队长报到。

从明天开始,进行新的劳动任务。”

“校长,我们去参加秋收劳动。

那您呢?

您也要参加秋收劳动吗?”林曼曼举手问道。

“我?

我不需要参加秋收劳动!

我除了是靠山屯小学的校长,还有两个兼职。

一个是靠山屯卫生室的卫生员。

一个是靠山屯生产队的猎户。

所以,秋假这段时间,我除了在卫生室坐班之外,还会进山去打猎!”张红旗笑着说道。

张红旗的话,引的一众知青一阵羡慕和敬佩。

一个知青,能变成校长,变成卫生员,还能成为猎户。

这就是知青里的传奇人物吧?

张红旗不知道他们的想法,不然一定会告诉他们。

他这个根本不算啥。

听上去很厉害,但实际上,全国几千万的知青,比他厉害的还有很多。

远的不说,建设兵团就有知青成为营连级干部。

还有知青当上了生产队队长,党支部书记的。

甚至,还有知青从下乡知青开始,一步步往上爬,在七十年代就成为县委副书记。

像全国人大代表,全国劳模也有好几个。

没经历过的,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。

这些人的人生,才真的像开挂一样。